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香港撈工程

 JRP有人做到燒炭自殺

https://lih.kg/3131894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得罪講句 香港工程界整個行業都係垃圾

https://lih.kg/3316685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工程狗 過來人 提提時下年青人 唔好讀工程

https://lih.kg/3081211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唔通靚女就可以係工程界打橫行?

https://lih.kg/3465699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做咗3年工程AE 一間比一間閪

https://lih.kg/3087697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九龍塘某A記工程公司大地震

https://lih.kg/3564554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聽講九A記公司下年冇人工加

https://lih.kg/3568853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九A工程乾收銀-前Senior 屌柒GE

https://lih.kg/3565342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竹篙灣車禍 30歲死者正職工程師 兼職揸的士工作至深夜自炒亡

https://lih.kg/3574954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嚴峻的工程界


《巴士的報》盧永雄先生較早前一文寫拉布拉到出血,小妹讀到眼濕濕,相信整個工程業界都感受至深。

        立法會拉布導致工程減少,已明顯令香港整體發展停滯不前。還有大家不易看到,對業界造成災難性的影響,也陸陸續續呈現出來。不得不提是低價搶標,無論顧問公司或承辦商,見到財委會批出的工程愈來愈少,惟有以低價入標,希望搶得工程,即使入標價低到沒甚麼利潤,至少可以維持公司的基本運作,即是吊住鹽水。

        然而,幾年下來,份份合約都不到價,人手不足,同業晚晚做到十一點,有返工冇放鬆,大壓力下捱到生病的例子,屢聽不鮮。

        一個星期內又傳來不幸消息:

        年輕工程師三十多歲,突然被診斷患癌,躺在醫院,情況又急又壞,已不能說話。

        另一人也很年輕就患癌,做過化療,現在醫生卻告訴他,癌細胞擴散了……

        如果不是工作壓力,我不知道是甚麼。

        當大家以為有好多大型工程等着做、工程造價如何高昂,但事實上沒有令本地專業工程師受惠。當中有不少是用作恒常工作、工人薪金、物料、最貴是機械等等,而用在工程顧問研究、設計和監督,事實上只佔整體百分之一至二!更要擔心有一年冇一年,不知明年還批不批到?老實說,地盤紮鐵工人的日薪比任職顧問公司的年輕工程師還要高!辛辛苦苦讀書、考牌,做到死的死、病的病、離職的離職,專業人士青黃不接,着實令人擔憂。

工程師兩控罪罪成囚2月緩刑

旺角朗豪坊前年3月發生電梯事故,接駁4樓至8樓的通天梯突然向後溜,釀成「人疊人」18人受傷嚴重事故。涉事註冊自動梯工程師事後被控兩項罪名,案件經審訊後今於九龍城法院裁定罪成,裁定被告未有徹底檢驗自動梯的主驅動鏈(MDC)及驅動鏈斷裂裝置(BCD)。

被告馬兆麟(68歲),其否認沒有確保自動梯被徹底檢驗罪,但就承認另一罪部分指控,即未有徹底檢驗自動梯的5個安全裝置。今裁定罪成,就兩項罪名判囚兩個月,緩刑12個月,罰款4萬元。

裁判官陳慧敏接納5位控方證人的供詞,認為被告未有徹底檢查主驅動鏈(MDC),例如須轉動主驅動鏈確保檢查整條鏈、亦需要量度鏈長的伸延度;而驅動鏈斷裂裝置(BCD)亦須調鬆或拆下檢查、以及用螺絲批,以測能否觸動微動開關啟動附加制動器。但反覆查看閉路電視,亦未見被告有作以上檢查,根本不可能徹底檢驗電梯。再者,被告在檢查表格檢測的主主驅動鏈長數據不合理,「物理上不可能」。

陳官判刑前表示室內電梯到處可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沒有為自動梯作徹底檢驗,無疑是個計時炸彈,威脅公眾安全,非常需要工程師作把關。然而被告只用了22分鐘,為長達42米的長電梯作檢查,遠遠落後標準的檢查時間,直指其檢查「粗疏求其」。再者被告即使未有檢查相關安全設備,仍簽署電梯保養的合格表格,意圖暪天過海,認為需要判處監禁,對電梯行業從業員有所警剔,但接納辯方大律師求情,最終判處緩刑及罰款。

蔡維邦大律師代表被告求情,指是次只是單一事情,被告只因疏忽而犯事。他是由學徒一步一步成為註冊工程師,入行多年,有豐富的實務經驗,或因此與現代檢查方式不同,「慣咗用自己感覺檢查」,從而有所不足,強調被告本來行事謹慎,不認罪亦只因「同徹底檢驗的標準有分歧」。又指被告已交還註冊工程師的牌照,不會再重犯。同時亦向法庭呈上多封求情信,蔡續指被告除了樂善樂施,又肯提攜後輩,今日庭上亦坐滿被告的朋友、同事。

多個大型基建工程將於近期相繼落成,傳聞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二、三判被拖欠一千四百萬元的工程款項,影響傳導下去,部份工人也被拖欠薪金。

  見到這些新聞,很多人的本能反應是香港建築分包制度出了問題,層層拖欠,總承建商拖欠下層的工程款項。固然,香港的建築界,上至發展商,下至部份分判公司,有部份的確臭名遠播,經常有錢也拖着不找數。不過,我與一些工程公司傾談之後,發現除了行業積習之外,更大問題是近年立法會的拉布,已經令到工程界出現爆煲的狀況。

  立法會內的反對派,運用拉布方法,特別是在財委會內,阻延大量工程推出,藉此與政府講數。今年三月,在財委會通過修訂議事規則(即所謂「剪布」規則)前夕,建築業界到立法會外示威抗議,據他們引述的數字,二○一六/二○一七年立法年度,工務小組平均用四小時才能審議一個議程,所需時間是上一屆立法會的三倍多;而獲批金額方面,雖然工務小組通過的工程撥款為一千三百億元,但財委會只通過五百幾億元!

  經過立法會幾年拉布,做前期工作的顧問公司首當其衝,影響一波波地輻射出去,最後反映到建築公司身上。

  立法會拉布導致工程減少的災難性情況,以幾個方式呈現出來。第一:低價搶標。無論是顧問公司或者工程公司,見到財委會批出的工程愈來愈少,唯有以低價入標,希望搶得工程。即使入票價低到沒有甚麼利潤,至少可以維持公司的基本運作。低價搶標的後果,又會層層反映出來,最終建築工人的工資也受到影響。

  第二:偷工減料。由於以低價投標搶得的工程沒有利潤,一些操守比較差的分判商就會用偷工減料方式將貨就價,問題是後遺症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之後才慢慢浮現。

  第三:糾紛不絕。沙中線近日爆出的剪鋼筋事件,據說承建商與分判商之間,涉及扣起八千萬元的工程款項。事件仍在發展中,但對港鐵和政府來說,已搞出一堆「蘇州屎」。

  第四:結業潮。在這樣差的經營環境,自然會淘汰一些相關行業的經營者。問題是當她們收到工程款項之後,把公司結業,由政府的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即納稅人)為工人找尾數。

  拉布造成方方面面的重大影響。然而,無論是受影響建築公司以至建築工人,為他們發聲的也不多。今年三月,財委會決定通過「剪布」措施,希望改善拉布的情況。我覺得也是時候細心思考一下,政治如此污染決策過程,究竟有甚麼方法可以解決呢?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行業出事未必壞事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9.html 

可能大家在報章上都會知道工程界近年不斷出事,高鐵事件工程延誤事件,然後每條興建中的鐵路都陸續傳出有機會延誤的新聞。這些延誤工程的後果可謂不簡單,市民不能如期享受新鐵路之餘,更會有數以十億元計的損失,亦有可能有高官或公司高層下台,行走江湖幾十年,一舖清袋,實在人人都不想見到如此景象。




工程界的重要性其實不簡單,單看基建項目,近年多條鐵路,由08年開始設計,包括高鐵、西港島線、南港島線、沙中線、觀塘延線等,加起來資金過千億,加上非基建項目,例如發展商的工程,數字龐大。而更重要一點,是工程可養活的人口是很大量的,更是每個階層也有,其地位不容忽視。

很可惜,感覺上工程界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例如在多個專業之中,大家看似會較敬重醫生、律師、會計師、飛機師等,但工程師就好像始終差一點,連本行的工程師大多都沒有其他專業般看得起自己,總認為做工程師,「餓不死、但又發不起」,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感。

還記得一個小故事,有工程師曾經話接觸過某地產商老闆,新少爺上場之後,很快就關掉家族生意公司中的工程部,主因是他看了整盤數字,工程發展每年只賺幾千萬元,不如請幾位投資專家替他炒賣,要賺幾千萬容易得很。公司員工多就問題多,養這麼多人做什麼呢?老闆有這樣的思維,實在非社會之福。當然,不少人會話社會責任之類,但現實就是這樣,工程界不被重視。

今天香港的大型工程接連出事,又延誤,又加錢,加完錢,高層下馬,一次出事之後又出事,又再追加款項,動不動過百億。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眾開始關心工程界了,是人手問題嗎?缺乏人才嗎?其實,在工程界行內一直都知道這個問題,尤其是政府自03沙士之後沒有請工程師及測量師,工程界人工一直被壓低,就算人手不足都沒有得到高薪。很簡單,政府不要工程師,工程師要面對的是發展商,在商言商,想拉高薪酬難度甚高。

近年,多項大型基建工程上馬,政府又出手請公務員,多家工程大行才發現工程師的人工跟政府公價差一大截,這才算是把薪金抽高了一點,再加上澳門賭場出高薪請人,過澳門的同事動不動加薪一倍,十分和味。在這樣的環境,再看看新聞,發現鐵路及道路工程連番出事,其實身為工程師,心中有一點怨屈氣好像終於得到抒發似的,早早話這個界別有問題。

工作多年,加上不少閱讀,早知道人工乃看社會供求,如果人手過盛,行業內又反映不出大問題,行內的薪酬想高都難。請記住,老闆給你的人工,不是你的工作表現,而是市價,衡量過這個人工能否留住你,或你走了是否容易找替代人。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老闆給你很高或很低人工,就反映你能力或辛苦程度之類,完全是看你工種及行業環境。

大家還記得碼頭工人罷工嗎?搞到這麼大件事,其實資方都不太願加薪,原因是這批工人技術不高,容易被替代,資方甚至曾經在罷工期間叫一批地盤工人受訓,受訓不足三天即可上班。殘忍一點講,員工沒有利用價值,薪酬很難上升。

所以,如果還未做到管理層,又未到財務自由,看到自己的行業有問題,人手供求失衡,這未必是壞事。就好像近年工程事件,出事後不少人會大開眼界,驚覺原來工程界如此舉足輕重,一個失誤每每過百億,沒有足夠好代遇去吸引人才,不夠人又會「爆大鑊」,「爆大鑊」之後,一眾立法會及政府高層只懂在旁看看及大叫,因為沒有工程專業知識,可能連問題出在那裡都未有能力搞清楚。因此,「爆大鑊」之後反而開始得到社會目光。在這樣的邏輯之下,行業出事會替打工仔制造不錯機會吧。

可能有人會話工程出了這些問題,今天要全香港人埋單,為何我還說是好事?這不是很自私嗎?這的確有點自私吧,但如果再宏觀一 點看問題,單看這事件,社會金錢的流動是多了的。按社會層面,金錢沒有損失不損失,政府或納稅人的金錢付出了,總會走到其他公司及地方去。工程延期,可能是工程公司賺多了,可能是銀行利息收多了,更可能是工人工作年份拉長了。錢來錢去,不會消失的,政府還是能從多了的經濟活動處收回更多,又或者藏富於民。

行業出事了,大家都不太想看到,但樂觀一點想,其實又不那麼差吧,可能我太樂天,但多點正能量不錯吧。

建造業真係蓬勃 !?

而家四周圍都唱 建造業幾蓬勃.... 
我自己係一個土木工程師 
想係呢度向各位中學生簡介下呢個行業 

毫無疑問 而家建造業真係蓬勃 好唔夠人 

先講解 土木工程畢業生 出路如何: 
1, 進身工程顧問(consultant) - 根據建築師的設計, 設計用料及椿柱大小等 
2, 進身承辦商(contractor) - 根據設計負責建造 
3, 進身其他行業 

而家建造業真係好蓬勃,好唔夠人, 注意, 係建造 
十大基建 - 大部分已經上馬, 代表設計已經完成 
上述句子,你理解如何? 
沒錯, 設計完成, 沒有新的工作, consultant已經出現人手過盛, 我自己間公司都開始唔請人,自動流失緊... 
(利申,我間公司估計係畢業生排名當中第5,6名的consultant公司) 
因為完成左設計,大部分上左馬,已經開始建造 
建造方面人才當然不足 
不足的只要扎鐵,釘板等技術工人 
由於consultant d人好多而家轉左做contractor, 個餅雖然大,但係要分比好多人食, 最後我地土木工程師冇受蓬勃受惠 
再加上而家ive,同city每年仲出多2xx~3xx個degree 畢業生, (以前只有hku,ust,poly 提供一年400個畢業生) 
前途可見...人手多到... 

再由於各議員及政府吹促...3,4年間要建成 
當十大基建完成後...再有十大基建嗎? 
可能有,但暫時未有... 

而家政府係咁叫人加入建造業,目標人數去到60,70萬,十大基建完成後,後果係點? 
到完成左先再推另一個十大基建 

個circle...好似上述咁 
設計1,2年....個1,2年...建造方面既人才停住工先,唔好食飯住 
到上馬先再蓬勃過,你能接受嗎? 

最後...各位今年準備讀土木工程既巴打, 祝君安好, 因為你地畢業個年....應該3至4年後...到時....

真實個案.....



我當日死死地氣....去搵個 Professor 幫我寫 reference letter 去報讀 Master 既時候,當我準備入佢間房之際....我竟然....聽到有哭聲...係一個男人既哭聲....

我在出面偷聽到少少.....跟住個男人出黎...我入去 Professor 間房....言談之後,先知道...果個男人係大我兩年既師兄....剛剛考了 Engine 牌...在一間跨國既顧問公司工作了四年....由於工程不景氣,佢考左 Engine 牌竟然冇位上,局住做番 Assistant Engineer...人工冇得升.....

個 professor 仲講呢個師兄當年以十分優異既成績考入尼個 Engine 課程(唔知個 professor 有冇吹水喇...佢話尼個師兄當年Jupas 剩係揀左三個 choices 係 band A..1. HKU Civil Engineering, 2. MBBS, 3. HKU AC 其他 choices 全部冇填).....亦都以 First Hon 畢業....但最後出黎既....竟然係四年後冇位上、冇得加人工........

而且佢同屆既中學同學...大部份都學有所成 (非 Engine 既同學 )...人工高過佢一截.....真係慘.......估唔到"一子錯"...真係會搞到"滿盆皆落索".......個師兄果陣時應該 27-28 歲喇....想轉行都唔得喇....

所以千祈唔好揀 CIVIL ENGINEERING 呀!